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 首页
  • 技术交流
    • 网络技术
    • 微博微信
  • 经验分享
    • 文化交流
    • 语言学习
    • 音乐旅途
    • 生活杂谈
  • 旅游旅行
    • 单车旅行
    • 旅行故事
    • 旅途随笔
  • 摄影交流
    • 摄影练习
  • 专题汇总
    • 纪录短片创作
    • 环球骑行
    • 四国遍路
    • 看非洲
  • 媒体报道
    • 杜风彦简介
  • 投稿
  • 动态
首页 › 经验分享 › 骑在坦桑 - 从卢旺达边境到姆万扎
  • 0
  • 0

骑在坦桑 - 从卢旺达边境到姆万扎

杜风彦
2013-06-17 0:04:01
       5 月 29 日,从卢旺达边境入境坦桑。边境的分界线说似明显,也不太明显。一条大河贯穿其间,发黄的河水奔腾在河谷,轰鸣着向下冲去,经过一个起伏的阶梯,形成一条巨大的白色瀑布。水中的水汽蒸腾上升,一条跨岸的河中彩虹桥跃现空中,煞是好看。
 
奔腾的瀑布
 
横跨在水面的彩虹
边境的瀑布
 
        在卢旺达的边境,正有日本公司帮助修建水电站,而在坦桑的一边,貌似也在修建,但看上去平畅的空地却像极了观景台。
       从卢旺达一路下坡,到出关口却是一个急上坡,上坡后又下坡,方到达边境关口。
       填写出境表格,如入境表格一样简单。里面的官员微笑服务,优先为我办理,中间询问我对卢旺达的印象如何;我答曰:“好极了!卢旺达的风景和人民非常好,让人非常留恋。”引来对方的一阵大笑。“欢迎您再来卢旺达!”翻开护照,查看一下,咔嚓两声,OK!你可以出关了!
       卢旺达的边境官员着实非常用心,盖章时仔细翻看,只寻找已经盖章的签证页帮你盖上小小的签证章和入境出境章。绝不像其他国家的官员一样,翻看护照,胡乱盖一番。出入一个国家,甚至能占用三四页的签证页,这让我们这些长途旅行者煞是头疼。国外换护照比较麻烦,等待时日不说,在不少国家的中国大使馆还不见得能换护照,看到他们张狂的占用签证页,深怕签证页不够用。护照页占用大半后,开始计划性的让签证官们给我贴护照和盖章,必须给我贴这页,盖这页,告知他们理由后,他们也非常乐意的配合,这才使得护照的页数得以节省。
       到达坦桑的关口时已近正午,签证很简单,50 美金即可获得三个月单次入境。交钱给签证官,门口稍等两分钟,只听得咔嚓一声,沙沙的书写声后,翻开护照,就可看到入境的签证章了。方方正正,边上手写支付 60 美金,下书签证号码,简单的有点出乎人意料。事前签证官说是可以三个月,但上面貌似没有书写?询问后方恍然大悟,在章的里面,几行蓝色小字书写三个月有效签证,禁止参与任何形式的工作。
        在之前的一段时间,曾和杨怀玉策划飞往马达加斯加再返回坦桑尼亚,由此询问官员是否可以在此拿到多次签证。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50 美金只给单次入境签证;如果拿双次入境需 100 美金,但可以在下次落地的时候继续 50 美金拿三个月签证。看到这种结果,去马达加斯的希望愈加渺茫了。金钱不足,还是暂且断了此念吧!
       杨怀玉,男性,90 年生人,原为海信电视销售。同为辞职旅行,是我在肯尼亚内罗毕之后一起骑行的同伴。国外能遇到中国骑友实属不易,能在一起骑行更为困难。
       能遇到杨怀玉,还要感谢另外一个朋友:杨帆。他是帅哥 + 才子的典范,也曾骑行过川藏。偶遇在埃塞首都的街头,毕竟是骑过车的,眼神了得,一眼就看出来我是骑行者。真正骑过川藏线的骑友彼此之间都有一份特殊的说不出的情感,毕竟有些东西不用说大家都懂。之后我先后两次在他那里休息近半个月,年关也是在他们工地度过的,对我帮助很大。是他,告诉我有另外一个骑行者叫杨怀玉,也在骑行世界。此前只是零散得到一些消息,并不确认。经过杨帆介绍后才更加深入的了解。他在东南亚的路线和我一致,印度之后也飞伊朗,之后因腿伤回国,再从斯里兰卡飞往伊朗后去黎巴嫩,约旦,埃及。非洲之后的路程也大体一致。我比他早出来近十个月,他却迅速的到达非洲,看来我这一路走的相当的慢长了。对于杨帆来说,遇到我和杨怀玉不见得是个好事情。我俩基本分完了他带到非洲的所有户外装备。在路上,我们一直觉得对他太过残忍了。不过也好,装备没了他也就可能打消了骑行的念头,工作嘛,就要好好工作,想啥骑车的事情捏?
       和小杨相知甚早,初遇却在蒙巴萨。当时我还正在为一些事情而发愁,刚结束与一个驴友的骑行,对于和人搭伙骑行我丧失了很多信心。但和小杨相处才几个小时,就觉得可以一起走了。毕竟都是长途骑行的人,互相都比较了解骑行的生活。目前已经一同走了三个国家,数千公里,一路相处相当和谐。
       之前在乌干达边境换钱曾被掉包,虽后来又得以找回,但却耽误了不少时间。边境换钱,最好找正规的银行和专门换钱地方,但他们汇率较低。而流动的换钱小贩虽然价格高一些,却有着一定风险。换钱需谨慎,不然会吃亏!这次,吸取了经验,不再追求高价格,看小贩出价相差不多就把身上所剩的卢旺达法郎全换成了坦桑先令。
       出师不利啊!刚进坦桑边境就是近一公里的大上坡,上面有公里牌,书写去 mwanza 380 公里。
      上坡后,有一小村庄,有旅舍和饭店。看到一冷饮的小亭,杨怀玉询问是否在此喝瓶饮料再继续前行。此时天气正热,太阳直射,加上这个上坡,全身都是汗,来瓶饮料那是极爽的事情。但想到在经过乌干达和卢旺达的时候村庄特别多,前面应该还有村庄,节省点钱,到时再歇息也不迟。于是招呼继续前行,果然前方有下坡,但没想到下坡之后便又是上坡,行走了十多公里,路上行人都没有,更别提什么村庄了。
       站在坡上远望,能看到卢旺达的路,那路已经深深的藏在谷底,远方是不尽的山脉,而另一边是山谷的平原森林,一条大河如长蛇一样弯曲盘延在绿色的森林,浓烟在一处山顶弥漫,很像将要喷发的火山口,但实际上应该是当地人在烧碳。辽阔风光尽在眼前,看位置,那应该是卢旺达的阿卡盖拉国家公园。
       景色虽好,但天气却十分炎热,而更让人难受的确是这上下的坡路,几经长长的上下之后,时间流逝,村庄依然没有踪影。
       一个漫长的上坡之后,马上就是下坡,本来是件十分高兴的事情,但远方的一个长长的上坡的影子却让我们顿时失落不已,这又是一个大裂谷啊,下到谷底,再上到更高的顶峰。。。尼玛!这让我想起了在埃塞骑行的大裂谷,埃塞德真的大裂谷,下坡 22 公里,上坡 24 公里,耗费了我大半天的时间, 累的筋疲力尽,简直不堪回首啊。  这是个缩小版的裂谷,下坡在大概 5 公里左右,上坡更长....
      下坡自然飞速,不用刹把,最高的时候在亚美尼亚的大坡曾经下到时速 82 公里,但这坡还是小心为好。看到一个小的村庄,享受下坡中,不想停车。等到再上坡,才上了两公里就感觉已经不行了。索性推车上坡。又行进一公里,又累又渴又饿,但看看水壶,只剩下一口水了。汗!早晨忘记灌水了!翻翻吃的东西,就剩一堆咸菜,忘带干粮了!好在杨怀玉包里还有半瓶花生酱,取出来,倒进白糖,两个人把半瓶花生酱搞了个干净;又把剩下的几口水加白糖喝掉,歇息一会,继续上坡!
       只希望能在坡后有个村庄!
       吃了点东西果然有了点力气,爬到山顶,来不及停留就开始了近十公里的缓下坡。在下坡还意犹未尽时,又一个上坡在拐弯处出现了。这是要闹那般啊?村庄没有,上坡倒是很多。由于吃了太多的白糖,胃里感觉有点齁,急需水啊。好在小杨哪里还有半瓶前日接来洗手的雨水,虽然有点泛黄,也顾不得太多,喝了几口,继续上坡!
       好在上坡之后不久就有了村庄。但村庄太穷,连商店都没有。在路边附近的村民的屋檐的凳子上歇了一会,要了两瓶水,十分痛快地畅饮一番。穿着破烂衣服的村民围上来热情的打招呼,询问之后告之前面有镇子。看 GPS 地图显示前面是一个线路交叉口,应该所言无假,遂告别他们去镇上吃饭。
       进入坦桑尼亚后,明显感觉比卢旺达穷了很多。乡村全是木棚泥糊草顶房,矮小破烂,一家几口人住一两间如此房子,牲口圈都没得。村民的衣服开始破烂,很多人也没鞋子穿。没有看到电线杆,用电对他们来说还需要很长时间。
        镇子不大,一分钟就能走到头,酒吧和饭馆不少,停在一家,问了价格,牛肉饭是 2500 先令,折合人民币 10 元左右,不管太多,要了两份,吃!本来还打算来瓶啤酒的,一问比饭还贵,还是算了!看别人在喝饮料,1000 先令,当地制作,比卢旺达当地制作的要便宜,也要了一瓶。早已饿的不行,这才算是踏踏实实的好吃了一顿。
       镇子之后,没想到道路依然如前,鲜有村庄,再往前去,几十公里才有镇子。在路上就开始后悔没有在前面吃饭的镇子买手机 SIM 卡。路上太过荒凉,山区为主,帐篷营地难寻,虽然还有几十公里,但第一晚还需慎重,决定行至前面的镇子歇息。
       离镇还有七八公里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晚霞非常漂亮,匆忙拍了张就继续前行。天黑的很快,天黑之后的夜路充满了太多不稳定因素,还是尽快到达为好,趁着晚霞的最后一丝余光,在夜色未浓前到了镇子。
       走到镇子的时候遇到一个自称是卡车司机的黑人,说是路上见到过我们,问我们需要不需要什么帮助。让他带我们去商店买手机卡,在一个商店忙活了半天,才把这个事情搞定。之前在印度就觉得印度人办事效率太低,谁知道到了非洲之后才知道印度的效率还是不错的。在非洲的印度人效率还算可以,折腾一番总算把事情搞定。
       镇子上有不少印度人。这些很早从印度过来的亚裔,已经在此扎根多年。经商很有头脑,加上印度人很团结,垄断了很多行业。门口有印度小孩,好奇的一直看着我,估计他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到像我这样长的稍白的亚洲人了,跟他说话,却是害羞的躲闪着回答。
       一阵阵短促的喘息声传来,迎着屋内发暗的灯光看去,好大的一坨肉坐在门口!仔细看去,原来是孩子的妈妈。说来也怪,孩子和父亲非常瘦小,但他们的母亲却是比他们大了几倍。看来虽然他们来到非洲,但印度的传统并没有改变,这样的体型不仅在非洲,在印度国内也算是比较有名的了。的确很给他家男人长脸,他家男人没亏待他,也证明他们的富裕。印度的女性婚后普遍较胖。走在印度,你会看到很多肥胖的中年女性,围着纱丽故意露出胖胖的肚脐。看上去让人觉得发麻,但他们却为之自豪。这是一种传统,如果婚后的女性不发胖,不仅证明夫家对她不好,而且还会被人笑话家庭不富裕。现在新时代的印度青年由于接触新文化,已经改变了很多,很多青年女子并不在乎这种传统,而是尽力去保持自己苗条的身材。
       带我们过来的卡车司机看上去很有钱的样子,我们觉得算是碰到好人了。天气有点热,别人热情帮忙我们自然需要表达下谢意,便买一瓶可乐给他。没想到他非常痛快的自己挑了另外一瓶饮料。等小店主找来零钱的时候,自己又把钱接下,顺便买了四根烟抽。我和杨怀玉相视一下苦笑:进入埃塞以来,很多时候黑人热情的帮助总是抱着一定的目的的。不过这司机也算不错了,至少帮你办了事。更多的时候是坏了事还要钱。
       有了饮料和烟的回报,卡车司机似乎更热情了。办好卡后,又顺利的带我们到了当地的警察局。整个小镇也只有这片最明亮,一个发电机在轰鸣的工作。但是明亮的地方并不是警察局,而是超载检查站前面的酒吧和饭店。警察局在检查站的后面,也有灯光。本以为可以在此充电了,但他们是太阳能,没有插座。
       两位警察热情的招待了我们,让我们在附近随便挑选地方搭帐篷。考察一番,在警局的后面搭了帐篷。有厕所,有水可以冲凉,没电但有灯,也算是非常不错了。用炉子煮了意大利面,晚饭算是解决了。
       第二天早晨起床的时候,女佣已经在打扫院子了。空气弥漫着灰尘,想睡懒觉那是没太多可能的了,收拾一番立刻上路。路依然是上下坡,不过上坡明显不太多了。
       中午时分到达左拐的交叉口,怕前面没有镇子,用了午餐。自我感觉坦桑尼亚的食物比乌干达和卢旺达的要好一些,虽然主食也是 Ugali 和木薯,但已经没了难吃的香蕉饭。路的两边可以看到种植的水稻,能吃到不错的米饭。
        坦桑的米非常好吃,和国内的米已经有的一拼。这里的米是天然产品,无农药无污染,吃着特别放心。一小碗豆汤加上一盘米饭,1500 先令,6 元人民币,一盘足以吃饱。
       刚上岔路口,就感觉道路明显好了,看起来像是新修的路,路的两边排水工程基本完工。我们笑谈,这不会是中国人修的路吧?话刚说完,就看到一辆洒水车,上写 CREC,中铁七局。哇靠!果然是中国人在修路。既然在修路,前面就应该有营地。问了路边的当地人,更确认了这一点。看来今晚有住的地方了!
       唱着小曲一路狂奔,路也是上下坡,但明显不觉得累了。
        路过一座桥,河流不算太大,但往河里看去,很多水花!有鱼!有大鱼!还不少!看看时间尚早,路不赶了,停车钓鱼!
       这小河沟的鱼应该很好钓,我俩商量着准备多钓几条来刷新以前钓不到大鱼的耻辱。如果钓的多了,今天去中国公司也可以炖鱼汤了。
       渔具有了,但诱饵没有,杨怀玉搞到一只蜻蜓做诱饵,我抓来一条小鱼。刚开始把勾扔进水里,当地黑人也拿着自制的竹竿钓勾来了。想跟他要点诱饵,结果他带的诱饵也不多,只得跟他一起,在岸边的淤泥里挖蚯蚓。
       鱼是多,但貌似位置不对,诱饵也不行,始终没鱼上钩。而在黑人挖淤泥的时候,鱼竿开始被拉跑,他慌忙上前,拉出来一条近四十厘米的鲶鱼。黑人高兴坏了,见到路过的人就开始炫耀。而我们这边还是没动静,鱼不咬勾,换位置也不行,等待很久也没动静。这真是邪门了,又一次丢人了!不大会儿,黑人又上来一条,和前面一样,鲶鱼,四十厘米左右。这样子黑人更得意了,逢人就炫耀。而我俩却还是没动静。
        钓了两个多小时,我只上来一条很小的鲫鱼,做了诱饵使用。其他时间都是在喂鱼。
       我们不仅没有雪耻,又平添了更多耻辱。确实也是,从埃塞之后,似乎很少能钓到大鱼了。。。。。。
       五点左右,太阳开始西斜,无法再钓了,要赶路了。期间就中国营地询问多个黑人,答案各异,有的说是 5 公里,有的说 6 公里,有的说 12 公里,有的说 20 公里。看来是很远的路程,只得依依不舍的看着翻滚着鱼的水花离开。
       9 公里后,见到中国营地。营地是碎石场,两个中国人,一个四川老哥,一个湖北小哥。招待的非常热情,晚餐也异常丰盛,吃到了四川大哥做的丰盛川菜,还有他们自酿的白酒喝!一路上遇到的中国公司,总能在我们想家的时候品尝到中国的味道,化解我们思乡的愁绪。
       当晚他们告诉我们,前面有七十公里的土路,坡度大,灰尘大。而正好他们有皮卡车要去姆万扎办事,可以捎我们去姆万扎。考虑到车子本来就有问题,而又有此好运,当即表示感谢,决定搭他们车过土路后,再骑到姆万扎。
        吴成文小哥是公司的翻译,走过很多国家,在非洲也工作了多年。第二天早晨,他和司机载我们前往姆万扎。一路上他详细的给我们讲解沿途的路况和风土人情,吴哥曾经是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英语说的好,斯语也说的非常棒,和当地司机交流的非常顺畅,这让我非常羡慕。在非洲工作的大部分中国人都能讲得一口流利的斯语,和当地人交流没有任何问题。而我从印度开始,已经丧失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惰性让我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用英语交流,辅助以肢体语言。人啊,总是找各种理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懒。
        在七局的营地我们有幸搞到了一些机械的黄油,我的后轮从卢旺达开始就吱吱作响,一直没找到原因,只觉得是后面轮组的问题,因为长时间没有保养,准备更换点黄油进行润滑。土路过后的一个镇子,在一个树荫下,我们让吴哥把我们放下。
        我们开始大拆大卸,我卸掉飞轮,卸掉轮组,发现似乎也并不缺黄油。更换黄油过后,本以为能解决问题,谁知道情况依旧。看来还是车圈的问题,算了, 不管了,反正有备圈,骑到断为止吧!
       路过卡萨马的金矿区,听说有很多中国人在此开矿,本想去金矿参观一下,但金矿离主路有些距离,且门卫持重枪把守,怕他们再一时误会走火,还是不去为好。
       当晚路过一个学校的时候,天已不早,看到学校空无一人,除了没水没电外,觉得是个搭帐篷的好地方。停车过后,见旁边有房子门前有人,过去询问并要水做饭。
       门口的女主人告诉我们,她是学校的老师,学校昨天刚放寒假,要放一个半月,非常欢迎我们在此住宿,她人很好,彬彬有礼,让女佣去接水的空间,还专门搬来两个凳子给我们歇息。
      在屋檐下搭好帐篷,做饭的时候,一个男子骑车过来,问了很多问题,看起来很牛的样子。本来一天就很累了,而他问的问题又特别的繁琐,我们都懒的回答。后来当他说他是这所学校的管理者和看守,而下午给我们水的是他的老婆的时候,考虑毕竟在人家的地盘,还对我们有帮助,就开始回答他的问题。
      这个男青年年纪并不大,对中国功夫非常感兴趣,问我们会不会功夫,他很希望有天去中国学习功夫。看他这么热情,累了一天,也给他比划了下简单的动作。讲解一番后,觉得这样也太累了。看他带着电脑包,得知他有电脑,把师傅练拳的视频给他拷了几个,让他看着去练习。他非常兴奋,想为我们做点事情,说让我们住进他家,或者开门让我们住进教室.... 但帐篷已经搭好,懒的再挪,婉言拒绝。他便不再打扰,非常满意的离开,希望我的视频能让他学到功夫!
      去姆万扎经过维多利亚的一个湖口,需要轮渡。中午时分到达渡口,门票不贵,却耗费了一个多小时通过渡轮到达只有几百米的对岸。河岸并不宽,但他们却不会想到去修座桥,这样能节省很多时间。但可能是他们技术达不到,想不到,或者根本上时间对他们来说并不宝贵,只是喜欢耗费大量时间通过渡轮一趟趟的运输人和车辆。
       傍晚时分到达姆万扎,之前已经联系好 startimes 公司的宿舍,又非常荣幸的和一帮同龄人遇到了一起,中国菜还有舒服的住处,还有什么能比这能让身心得以放松那?
       更是通过微博联系上了中铁建工的张朝晖朋友,同龄人,有着对旅行的热爱。遇到后,带我们逛姆万扎,逛维多利亚湖,有着聊不尽的话题,无限的热情,又吃上了中国饭菜。顿时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遇到这么多热心和热情的朋友,在异国他乡,身为中国人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 骑在坦桑 - 从卢旺达边境到姆万扎-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 骑在坦桑 - 从卢旺达边境到姆万扎-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 骑在坦桑 - 从卢旺达边境到姆万扎-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 骑在坦桑 - 从卢旺达边境到姆万扎-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 骑在坦桑 - 从卢旺达边境到姆万扎-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 骑在坦桑 - 从卢旺达边境到姆万扎-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 骑在坦桑 - 从卢旺达边境到姆万扎-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 骑在坦桑 - 从卢旺达边境到姆万扎-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 骑在坦桑 - 从卢旺达边境到姆万扎-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 骑在坦桑 - 从卢旺达边境到姆万扎-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 骑在坦桑 - 从卢旺达边境到姆万扎-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 骑在坦桑 - 从卢旺达边境到姆万扎-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 骑在坦桑 - 从卢旺达边境到姆万扎-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 骑在坦桑 - 从卢旺达边境到姆万扎-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姆万扎 阿鲁沙 骑在坦桑
0
从姆万扎到阿鲁沙
上一篇
WordPress 语言文件.po .pot 和.mo 简介及汉化教程
下一篇

评论 (0)

再想想
暂无评论

相关文章

从叙利亚&约旦旅行归来
肯尼亚申请拍摄许可所需资料
四岁集市拉裤裆, 十岁寒冬卖白菜
中印边境冲突-中印向边境派兵

归档

标签

africa Djibouti dufengyan du fengyan fengyan du india WordPress 亚美尼亚 伊朗 儿童 初见 单车亚非 印度 吉布提 四国遍路 土耳其 埃及 埃塞俄比亚 孩子 尼罗河肖像 摄影 日本 杜风彦 杜齐眼 格鲁吉亚 疫情 石灰石矿 索马里 索马里兰 约旦 美食 肯尼亚 致谢 苏丹 警察 赞比亚 郗光 非洲 骑在亚美尼亚 骑在伊朗 骑在埃及 骑在格鲁吉亚 骑在约旦 骑行 齐林

猜你喜欢

稿费到了

稿费到了

杜风彦
577 0 0
在非洲有100种死法

在非洲有100种死法

齐, 林
1,577 5 1
我的“战地”七日

我的“战地”七日

杜风彦
555 0 0
如果去索马里兰,一定要去这个地方!

如果去索马里兰,一定要去这个地方!

杜风彦
3,898 0 0
Copyright © 2004-2025 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Designed by nicetheme.
讲述不同人生的相同故事 网备 DQ001 号
  • 首页
  • 技术交流
    • 网络技术
    • 微博微信
  • 经验分享
    • 文化交流
    • 语言学习
    • 音乐旅途
    • 生活杂谈
  • 旅游旅行
    • 单车旅行
    • 旅行故事
    • 旅途随笔
  • 摄影交流
    • 摄影练习
  • 专题汇总
    • 纪录短片创作
    • 环球骑行
    • 四国遍路
    • 看非洲
  • 媒体报道
    • 杜风彦简介
  • 投稿
  • 动态
  • 杜风彦
  • 单车亚非
  • 非洲
  • 纪录片
  • 杜齐眼
  • 尼罗河肖像

杜风彦

老杜,专注于非洲纪实影像。
334
文章
10
评论
10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