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 首页
  • 技术交流
    • 网络技术
    • 微博微信
  • 经验分享
    • 文化交流
    • 语言学习
    • 音乐旅途
    • 生活杂谈
  • 旅游旅行
    • 单车旅行
    • 旅行故事
    • 旅途随笔
  • 摄影交流
    • 摄影练习
  • 专题汇总
    • 纪录短片创作
    • 环球骑行
    • 四国遍路
    • 看非洲
  • 媒体报道
    • 杜风彦简介
  • 投稿
  • 动态
首页 › 旅行旅游 › 旅途随笔 › 旅行的後現代藝術
  • 0
  • 0

旅行的後現代藝術

杜风彦
2011-07-21 15:02:26

「在辛苦而看不到盡頭的旅程中,如果不再有里程數、破紀錄這些偉大的想像,是什麼支撐著她們的內在繼續往前走呢?然而,卻是這種緩慢的頓悟,使得整個旅程的節奏融入了生活,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美麗、精采的片段。這些美麗的片段,讓這九百多天的旅程如此不同,它更像是一個思維完整的後現代作品,不斷地用一種旅行的藝術形式挑戰、質疑當代……」這是作家侯文詠七年前為《單車環球夢》所下的定義,在旅程終點,他甚至預言「至於夢想?我覺得正好走到了起點」。
那時,還不知道什麼是「後現代」,也不清楚「旅行」和「藝術」有什麼關係,千里迢迢返鄉,心滿意足,身心的疲憊,卻遠遠超過個人所能承受的,累到連「累」這個字都說不出口。
完成單車環球的夢想之後,回到原來社會,馬上面對的問題是如何生活?
「很快就會去找工作了吧!」這是大多數朋友的看法,就算偶爾脫離常軌,終究要回到一般人正常的道路。
在旅行終點,看似一無所有,卻有著歷盡風霜的自信與篤定─人生很短,決定不顧一切做自己。
開咖啡館?帶團?成立協會?風雨飄搖中,感謝獨具慧眼的朋友們陸續提供一展長才的機會,把生活當做旅行,勇於嘗試一切的旅人,認真思索,評估了一切可能性之後,放棄了相對安穩的工作,雖然也不確定自己想要什麼,卻不願失去最寶貴的自由。
事實上,為了擁有更多自由的時間,第一步是降低物質需求,這很容易,在漫長旅行中早已培養了簡樸惜物的習慣,真正的旅行家就像修行人,用最少的資源做最多的事,而走遍各大美術館,學習到品味來自生活的美感,一壺一碗,重要的是心境,而不是價格。
第二步是要求完美到偏執,對於真正想做的事,不計代價地付出,不願白白浪費走過的路,即使是跌倒也要抓起一把沙子,不管外在景氣,拿著大鐮刀開荒,什麼都做,跌跌撞撞,竟然開出了一條路,創造獨一無二的工作模式─一年有三到六個月的時間旅行,其他時間,兩人用不同的媒介「說故事」,從小沉迷閱讀的我以筆為鋤,兢兢業業創作,往內在的心靈之旅探索,深不見底,卻時有發現礦脈的驚喜。
Vicky馬不停蹄在校園辛勤耕耘,灑下一片夢想的種子,落地發芽,冒出了形形色色的夢,有人到非洲當志工,有人到西點軍校受訓,有人當歌手出了唱片,有人當了諮商老師,有人考上警察的第一志願,有人踏上了單車之旅……
「演講其實很累,你為什麼可以持續多年?」同樣有演講經驗的朋友問。
「我天生可以感受到別人的痛苦,我想消除他的痛苦。」沉思半天,Vicky給了一個出乎意料之外的答案,以利他為出發點的真誠分享,讓她的故事有驚人的說服力,鼓舞了無數徬徨的學生。
十年前,單車旅行屬於小眾,單車騎士在公路上東躲西藏,現在,台灣興起單車熱,每天看到全副武裝的騎士,在街上呼嘯而過,盛況空前,忍不住嘴角上揚,其實,多年的分享,只能算是綿薄之力,然而,親身見證社會改變的喜悅,難以言喻。
在時間的長河中,體會到了「後現代」的意義。
後現代主義是一種社會文化思潮,以「不確定性」的原則進行自我界定,提倡一種不斷更新,永不滿足,不止於形式和不追求結果的自我突破的創造精神,簡而言之,就是藝術家不斷地自我超越和自我否定,追求各種可能性,開拓最廣闊的發展空間。
如果以「後現代」的定義來檢視,「單車環球夢」一開始,就是不確定的,並不是為了破紀錄或是某種口號式的理想出發,沒有充裕資金,一直在急流中起伏,尋找可能方向,面對充滿變數的行程,全然地開放,與未知的人事物強烈碰撞,不在意最後成敗,過程遠比結果重要,種種直覺式的選擇,造就了旅行的「後現代」風格。
在勵志故事的背後,其實是兩個強烈叛逆的靈魂,自從在大學選擇出走,踏上追尋自我之路,對世俗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希望能夠親自去「看」,去「聽」,去「體驗」,建立自己的世界觀。過程中,以所學的知識體系和旅行經驗對照,發現有很多扭曲誤解或是時過境遷的謬誤,在「反權威、反傳統」的解構過程中,建立了獨立思考進而創新的能力。
這種不斷創新的能力,是後來得以翻轉人生的關鍵,侯大哥的預言成真了,我們不是單純的旅行者,而是透過旅行的形式創作,質疑在追求最大利益的單一化思想之外,人生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答案是流動的,連問題本身都可能動搖,答案和問題已經不重要,小小的夢想,持續燃燒,演變成十年盛大的煙火。
後現代藝術大師安迪.沃荷曾說;「一旦我在心裡認定我是個獨行俠之際,也正是我得到一群你可稱之為『追隨者』的時候。」
當初,自以為孤獨的旅行,卻在某個層面上,留下了一條路徑,吸引後來者,絡繹不絕。
既然建立了一定的名聲,下一步,應該是挑戰更為艱辛的旅程,獲取更大的肯定,但是,Vicky又去了加拿大,橫越一個美麗卻單調的國度,「她已不再是《單車環球夢》中處處好奇的Vicky了,她在這趟旅行中所呈現的沉穩與雍容,無論是初拜訪的異地或是初邂逅的陌生人,都有一種不強求的態度,於是一些地點,一群人,一些閱讀到最後都連接成了一段明亮、坦敞、結合深度與內省的旅程。藉由拜訪者與被拜訪者互動,來豐富彼此人生閱歷的積極態度,更是一種將旅行視為自我修練的道場─從旅行中得到啟發,亦樂於去啟發旁人……」經典雜誌總編輯王志宏從出發前的質疑到最後的認同過程中,長年旅行的他看到了旅行的另一種可能性,加法變成減法,從獲得變成給予,外在的形式已經不重要了。
對我來說,那也是新的旅程,第一,我選擇不去,第二,由我執筆,不去的原因是那時我有更想去的地方,一個人單飛的自由,充滿誘惑力,那段旅程是另一個故事,引發了一連串奇妙因緣,最後,促成單車環球在拉薩畫下十年的句點,以後再詳述。由我執筆的構想是小說家吳繼文提出的,他的理由是「你了解單車旅行你也了解Vicky,你是最適合寫這本書的人。」從抗拒到同意,創作初衷來自於「這是一本以旅行包裝的哲學書,希望以Vicky的旅行故事,為騷動不安的台灣社會,提供一帖清涼劑。」台灣的版稅收入不多,和作者掏心掏肺的付出完全不成正比,如果沒有強烈的使命感,很難堅持到底,出版以後,從讀者的回饋中,確信當初的努力沒有白費。
這次的環中國海之旅,又是跌破大家的眼鏡,第一,無論是日韓或是中國大陸,都是台灣人觀光出差的熱門地點,景點耳熟能詳,值得耗費大半年的時間旅行嗎?第二,搭船?除了麗晶郵輪式的海上豪華假期,搭船旅行離一般人已經很遙遠了。第三,抱著好玩的心態,首度嘗試協力車,兩輪四腳,不知道和以前的單車旅行有什麼不同?
說實話,在單車環球之後,過度的勞累,讓我患上「單車旅行恐懼症」,休閒健身沒問題,但是不想再拖著沉重行李長途跋涉,電影《侏儸紀公園》的名言是「生命自己會找到出口」遠離單車,卻深刻了解健康的重要性,持續練氣功、太極、瑜珈,每天至少花兩到三個小時的時間運動,現在,連自己都感覺到身心在最佳狀態,體力比當初環球前還要好,信心滿滿。
出發前,一連串新的問題浮現,又是一個「後現代藝術」,主角改變了,旅行的形式也改變了,這件「作品」,會有什麼可能性呢?
此時,一眼看到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封面報導的標題是「Slow is Beautiful」,一句話,就像一顆流星,照亮了漆黑的天空。
報導中提到:「慢遊(Slow Travel)是一種新的旅行方式,就像慢食運動鼓勵人去品味料理及他們烹調的方式,慢遊提倡的是一種更具思考的旅行,它指的不只是以休閒及對環境友善的方式行進:搭火車、搭船、騎單車或走路,也強調旅行的本質:小範圍,遠離熱門景點,跋涉在默默無聞的鄉間,而不是去景點湊熱鬧。」
回想十八年前,第一次健行、騎單車旅行,就迷上了慢遊,旅行的速度越慢,看到的東西越多,有充裕的時間欣賞天邊的彩虹,等待一朵花開,開始一段故事,然而這一路走來,始終是個人偏愛,驚喜地發現,慢遊已經受到大眾喜愛,變成一種時尚了。
多年旅途中,遇到形形色色的單車騎士,有人熱愛單車,專注在發揮單車性能,有人想要創紀錄,一心一意趕路,有人為了宣揚理想而騎,逢人就傳達信念,有人想要浪跡天涯,餐風露宿不以為苦,同樣是騎單車,不同的理由,塑造截然不同的旅行面貌。
反觀自身,什麼是Vicky和Pinky旅行的重點呢?
「對慢遊者而言,出走不再是經過那些地方,而是打入當地人的生活,和在地人互動,旅行的過程成為一篇篇故事,旅人則是那個可以和我們分享故事的人……」報導中提到慢遊者的旅行重點是「人」,和我們剛好不謀而合。
其實,旅行久了就知道,觀光景點大都名不副實,觀光飯店差異不大,美麗的風景看多了就不稀奇了,唯有「人」是我們津津樂道的回憶,這七年來,盡心盡力接待了很多偶遇的朋友,一期一會,自然延伸成一生的緣分。
以前年輕時的旅行,總是衝向離家最遠的地方,這一次,想要探索以家為中心的同心圓。
在《亞洲去魔化》一書中,研究全球化理論的作者提出:「如果十九世紀是歐洲的世紀,那二十世紀應該可以稱為北美洲的世紀,二十一世紀則可能是中國的世紀。」東亞屬於「儒家文化圈」,自古交流頻繁,各有發展軌跡,歷史糾葛不斷,看來相近又相異的文化,相似又陌生的亞洲臉孔,不知道旅途中會遇到那些「人」,發生什麼「故事」?
無所謂,我們有的是時間,Slow is Beautiful!

单车环球梦 旅行后现代艺术
0
逐夢踩天涯、騎單車遊世界
上一篇
歐洲年輕人「轉大人」-- 壯遊 (Grand Tour)
下一篇

评论 (0)

再想想
暂无评论

相关文章

从叙利亚&约旦旅行归来
印度抗疫日记-4 月 5 日
印度疫情- 班加罗尔-2020 年 4 月 1 日
没吃过这些,别说你来过非洲,来过肯尼亚

归档

标签

africa Djibouti dufengyan du fengyan fengyan du india WordPress 亚美尼亚 伊朗 儿童 初见 单车亚非 印度 吉布提 四国遍路 土耳其 埃及 埃塞俄比亚 孩子 尼罗河肖像 摄影 日本 杜风彦 杜齐眼 格鲁吉亚 疫情 石灰石矿 索马里 索马里兰 约旦 美食 肯尼亚 致谢 苏丹 警察 赞比亚 郗光 非洲 骑在亚美尼亚 骑在伊朗 骑在埃及 骑在格鲁吉亚 骑在约旦 骑行 齐林

猜你喜欢

从叙利亚&约旦旅行归来

从叙利亚&约旦旅行归来

杜风彦
547 0 0
印度抗疫日记-4 月 5 日

印度抗疫日记-4 月 5 日

杜风彦
496 0 0
印度疫情- 班加罗尔-2020 年 4 月 1 日

印度疫情- 班加罗尔-2020 年 4 月 1 日

杜风彦
553 0 0
没吃过这些,别说你来过非洲,来过肯尼亚

没吃过这些,别说你来过非洲,来过肯尼亚

杜风彦
580 0 0
Copyright © 2004-2025 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Designed by nicetheme.
讲述不同人生的相同故事 网备 DQ001 号
  • 首页
  • 技术交流
    • 网络技术
    • 微博微信
  • 经验分享
    • 文化交流
    • 语言学习
    • 音乐旅途
    • 生活杂谈
  • 旅游旅行
    • 单车旅行
    • 旅行故事
    • 旅途随笔
  • 摄影交流
    • 摄影练习
  • 专题汇总
    • 纪录短片创作
    • 环球骑行
    • 四国遍路
    • 看非洲
  • 媒体报道
    • 杜风彦简介
  • 投稿
  • 动态
  • 杜风彦
  • 单车亚非
  • 非洲
  • 纪录片
  • 杜齐眼
  • 尼罗河肖像

杜风彦

老杜,专注于非洲纪实影像。
334
文章
10
评论
10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