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 首页
  • 技术交流
    • 网络技术
    • 微博微信
  • 经验分享
    • 文化交流
    • 语言学习
    • 音乐旅途
    • 生活杂谈
  • 旅游旅行
    • 单车旅行
    • 旅行故事
    • 旅途随笔
  • 摄影交流
    • 摄影练习
  • 专题汇总
    • 纪录短片创作
    • 环球骑行
    • 四国遍路
    • 看非洲
  • 媒体报道
    • 杜风彦简介
  • 投稿
  • 动态
首页 › 旅行旅游 › 旅途随笔 › 歐洲年輕人「轉大人」-- 壯遊 (Grand Tour)
  • 0
  • 1

歐洲年輕人「轉大人」-- 壯遊 (Grand Tour)

杜风彦
2011-07-21 18:19:10

商業周刊第 1004 期 作者:陳雅玲
去大自然中苦行,可以幫助心靈成長,是成就個人。當青年失去「闖」的能力,個人與社會的競爭力也會不見。有一種旅行,方法很貧窮,卻可以改變人的一生。這種旅行,西方從16世紀末傳承至今;中國卻已失落數百年。那就是Grand Tour── 壯遊。培養獨自「闖」的能力,才能開創個人與國家的競爭力。
去年十一月中旬,英國《泰晤士報》以超過十去年十一月中旬,英國《泰晤士報》以超過十萬英鎊(約合新台幣六百四十萬元)的代價,掛名贊助英國「空檔年大展 (The Gap Year Show)。什麼是「空檔年」?它有多重要?從兩位英國王子身上,就可得知一二。英國威廉王子在入讀大學之前的空檔年,以十個月的時間,到智利參與當地扶貧的義工服務,扛木頭、劈木柴、教英語、洗馬桶。形象欠佳的哈利王子,也曾在他的空檔年前往澳洲及非洲遊歷,期間,他在飽受愛滋病困擾的南非小國賴索托停留八週,以手提攝影機,完成一部紀錄片「被遺忘的國度」。二十歲生日當天,這部影片在英國 ITV電視台播出。傳統上,空檔年就是歐洲年輕人「轉大人」的階段,他們絕大多數是藉由出國壯遊(Grand Tour),來完成這項成年禮。
……
其實,青年旅行不是現代專有的活動,自古有之。當時,有一個專有名詞「壯遊」。壯遊,指的是胸懷壯志的遊歷,包括三個特質:旅遊時間「長」、行程挑戰性「高」、與人文社會互動「深」、特別是經過規畫,以高度意志徹底執行。壯遊不是流浪,它懷抱壯志,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它與探險也不太相同,壯遊者不侷限於深入自然,更深入民間,用自己的筋骨去體驗世界之大。
……
到了十九世紀,壯遊已經變為歐洲菁英的成年禮,針對這段壯遊時光,出現了一個專有名詞「The Gap Year」(空檔年)。如今,西方壯遊風氣仍盛,但壯遊的地區已擴展到全世界。…
壯遊也仍是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教育中重要的一環。根據英國教育暨訓練部的一份報告,英國目前有二十萬到二十五萬介於十六到二十五歲之間的年輕人,正處於空檔年當中。報告認為:「空檔年」可增加外語能力,提升個人競爭力,包括獨立精神、人際關係、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約束力、溝通能力。更重要的是,許多人因此找到人生的方向,那是完成自我的最大動能。
壯遊的價值,在於對於人的改變。…蔣勳感慨表示,我們的文化老了,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我覺得中國從鄭和以後輸掉的,就是那個走出去的精神。」…今天的中國,已有意重溯壯遊傳統。二○○六年十一月二十日,中國三十六位學者、媒體、企業家,花了四十天時間,駕駛越野車隊穿越亞洲八國,抵達印度的那蘭陀。這是為了慶祝「中印友好年」,重走玄奘之路的「中國精神追尋之旅」。「中國有意識的要恢復他的生命力。」蔣勳指出,中央電視台這幾年大量報導這些活動。「最遺憾的是台灣。當年能夠突破海禁來台的,都不是等閒之輩,我們是最有壯遊背景的。」
單騎走天涯胡榮華,花三年騎過六大洲、四十國台灣早期確有壯遊精神。台商英語不通,卻敢拎著一個小提箱,帶著樣品全世界跑商展、拜訪客戶。留學生在松山機場揮淚告別父老,非衣錦不還鄉。一九八○ 年代,台灣更出現真正的壯遊風潮。一九八四年,胡榮華以三年一個月的時間,騎著他的自行車「藍駝」穿行除了南極大陸以外的六大洲四十國,總騎程比地球赤道一周還長。「那時台灣經濟剛起飛,社會上一股走出去的雄情壯志。」現在經常指導後進的胡榮華,是台灣近代壯遊第一人。一九八六年,王瀚橫渡直布羅陀海峽。一九八七年,《自立晚報》舉辦「四壯士環球徒步」活動,以兩年的時間,負重徒步二十二個國家,完成環球徒步一萬五千公里的壯舉,後來出書《走出地平線》。後來,雖然還有單車環球騎士陳守忠等,但壯遊的時間和距離,都無法超越最早的胡榮華。
「救國團過去辦的活動,學生搶破頭;現在辛苦一點的像健行,名額都很難招滿,背包要用車運到下一站。」胡榮華認為,時下的年輕人確實比較嬌慣。「我們的教育太強調『書中自有黃金屋』,不鼓勵年輕人在真實環境中超越自我。」他指出,人口結構改變也有影響。「現在每個家庭都生一、兩胎,每個都是父母的小太陽。不像以前,我們好像跟大自然生生相息。」
「壯遊文化在台灣社會裡失落了。」蔣勳從儒家「父母在,不遠遊」的文化根底分析,華人的文化裡,貧窮的時候,是能夠闖的,可是一旦富有,就過度保護子女。「下一代」失去了闖的能力,很容易腐敗掉,我覺得我們的競爭力都會失去。」焊接技士黃進寶兒子休學,全家騎鐵馬露營環球,雲門舞集林懷民以自己的獎金,推動藝術人的「貧窮旅行」;創辦山河探險協會的徐海鵬,以十年時間,計畫帶領年輕人重走成吉思汗與鄭和的路上與海上絲路。一九九九年至二○○二年,他們完成首部曲「尋找成吉思汗遠征隊」,現在正進行他的第二部曲--使用中國木造帆船,重溯鄭和航跡。
每個人,一生中,都值得有一次壯遊,不管你有沒有錢。二○○二年七月,黃進寶和同為焊接員的妻子楊麗君,帶著建國中學三年級的大兒子黃建家、弘道國中三年級的小兒子黃琮富,暫停工作和學業,以十三個月的時間,完成「鐵馬家庭環球行」。他們經濟不佳,但爸爸黃進寶決定效法窮和尚只靠一缽一鞋就上路的精神,不僅睡民宿、學校、帳棚,甚至在清真寺、警察局都有過夜經驗。一路上,大兒子負責英語交涉與文字記錄、小兒子負責採購補給、爸爸負責帶隊修車、媽媽負責洗衣煮飯。四人同心協力,以不甚流利的英語,克服了簽證、食宿、異文化造成的誤解等問題。一路下來,孩子得到許多寶貴的歷練,變得成熟、自信。黃建家曾在奧地利街頭表演扯鈴,賺到第一筆賣藝錢三十歐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元);他們在伊朗差點被假警察搶,卻也在德國帕梭市 Passau),由副市長親自解說,帶全家參觀著名建築。在許多人的關懷幫助下,這個平凡的家庭竟然真的圓夢。
一直歆羨十七世紀英倫人士壯遊歐洲的建築師姚仁祿,最近在他的部落格上發表一篇文章,引用默劇電影明星約翰.巴里摩(John Barrymore)的話:「人不會老去,直到悔恨取代了夢想。(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該用這句話,鼓勵自己,去壯遊。

壮游 间隔年
0
旅行的後現代藝術
上一篇
旅行的意义
下一篇

评论 (1)

再想想
  • oo熊猫

    😀 关注下进度 😉

    14 年前 四川

相关文章

从叙利亚&约旦旅行归来
印度抗疫日记-4 月 5 日
印度疫情- 班加罗尔-2020 年 4 月 1 日
没吃过这些,别说你来过非洲,来过肯尼亚

归档

标签

africa Djibouti dufengyan du fengyan fengyan du india WordPress 亚美尼亚 伊朗 儿童 初见 单车亚非 印度 吉布提 四国遍路 土耳其 埃及 埃塞俄比亚 孩子 尼罗河肖像 摄影 日本 杜风彦 杜齐眼 格鲁吉亚 疫情 石灰石矿 索马里 索马里兰 约旦 美食 肯尼亚 致谢 苏丹 警察 赞比亚 郗光 非洲 骑在亚美尼亚 骑在伊朗 骑在埃及 骑在格鲁吉亚 骑在约旦 骑行 齐林

猜你喜欢

从叙利亚&约旦旅行归来

从叙利亚&约旦旅行归来

杜风彦
547 0 0
印度抗疫日记-4 月 5 日

印度抗疫日记-4 月 5 日

杜风彦
496 0 0
印度疫情- 班加罗尔-2020 年 4 月 1 日

印度疫情- 班加罗尔-2020 年 4 月 1 日

杜风彦
553 0 0
没吃过这些,别说你来过非洲,来过肯尼亚

没吃过这些,别说你来过非洲,来过肯尼亚

杜风彦
580 0 0
1
Copyright © 2004-2025 风彦疯语-杜风彦的博客. Designed by nicetheme.
讲述不同人生的相同故事 网备 DQ001 号
  • 首页
  • 技术交流
    • 网络技术
    • 微博微信
  • 经验分享
    • 文化交流
    • 语言学习
    • 音乐旅途
    • 生活杂谈
  • 旅游旅行
    • 单车旅行
    • 旅行故事
    • 旅途随笔
  • 摄影交流
    • 摄影练习
  • 专题汇总
    • 纪录短片创作
    • 环球骑行
    • 四国遍路
    • 看非洲
  • 媒体报道
    • 杜风彦简介
  • 投稿
  • 动态
  • 杜风彦
  • 单车亚非
  • 非洲
  • 纪录片
  • 杜齐眼
  • 尼罗河肖像

杜风彦

老杜,专注于非洲纪实影像。
334
文章
10
评论
10
喜欢